>>>備考資料:面試備考手冊【免費領取】
數學運算中,有一類題型叫做工程問題,這一類題型整體難度不大,只要學會了方法,大多數同學都是可以做出來的。這一類題目,可以說這是數量關系里的“送分題”了,如果同學們在考試的時候遇到了這種題型,一定不要放棄,嘗試去做一做!
下面我們來看看關于工程問題中的常用知識點和常見題型吧!
一、基本數量關系
1、公式:w = p × t (工作總量=工作效率×工作時間)
2、正反比:當w一定時,p、t成反比。
當p一定時,w、t成正比。
當t一定時,w、p成正比。
二、常用方法
1、方程法 2、比例法 3、特值法
三、常見題型
1、普通工程(方程法、比例法)
(1)方程法:利用題干的等量關系,設未知數,列方程,求解
(2)比例法:題干中存在M=A×B關系、比例、實際量相關數據
【例1】某計算機廠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生產一批計算機,如果每天生產140臺,可以提前3天完成,如果每天生產120臺,則要再生產3天才能完成。問:規定完成的時間為多少天?
【解析】
【方程法】設所求為x天,則(x-3)·140 = (x+3)·120,解得x=39
【比例法】當w一定時,p與t成反比。
2、多者合作(特值法)
一項工作由多個效率合作完成。
【題型1】已知不同效率(獨立)完成同一項工作的所用時間。
方法:將“w”設為時間的最小公倍數。
【例2】某項工作,甲單獨完成需要6天,乙單獨完成需要4天,則甲乙合作需要幾天完成?
【解析】設w=12,則p甲=2,p乙=3;所以t=12÷(2+3)=12/5天
【例題3】某項工程,小張單獨做需要15天,小李單獨做需要10天,F兩人合作,中途小張休息了5天,小李也休息了若干天,最后該工程用了11天完成,則小張休息了幾天?
【解析】設w=30,則p甲=2,p乙=3,所以w張=2×(11-5)=12,則w李=30-12=18,即小李工作了18÷3=6天,因此,小李休息了11-6=5天。
【題型2】已知不同效率完成同一項工作的效率之比。
方法:將“p”設為效率間的最簡比例數。
【例4】某項工作,甲做1天的工作相當于乙做2天的工作,該工作甲單獨做3天可完成,則甲乙兩人合作多少天可完成?
【解析】1×p甲=2×p乙,即p甲 : p乙 = 2:1。
設p甲=2,p乙=1,則w=3×p甲=3×2=6,所以t=6÷(2+1)=2天
【例題5】某項工程,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為3:4,乙丙的工作效率之比為5:6,該工程由甲丙合作需要10天完成,則甲乙丙一起合作幾天完成?
【解析】甲乙丙的效率比可統一成15:20:24,則設p甲=15,p乙=20,p丙=24,所以w=(15+24)×10=390,則甲乙丙一起合作的時間為390÷(15+20+24)=390/59天。
以上是工程問題中常見的題型,同學們經過學習以后掌握好相應的方法,再通過中公題庫中找到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,相信再碰到工程問題的題目,一定能迎刃而解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