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國教師資格考試《中學教育與能力》近幾次考試可發現,學習理論是一個重點考點,而行為主義學派理論和認知學派理論又是重點中的重點,雖然在考試中大多以單選題的形式來考察,但由于此考點難度較大,同學們很容易混淆,所以這里就在多個方面將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做一個比較,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區分。
比較類別 | 行為主義 | 認知主義 |
代表理論 | 巴甫洛夫、華生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,桑代克的聯結主義,斯金納的操作條件理論,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| 格式塔的完型一頓悟理論,托爾曼的認知目的理論,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,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理論,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 |
經典實驗 | 試誤(貓)、經典條件反射(狗)、操作性條件反射(鼠)、觀察學習(人) | 頓悟(猩猩)、潛伏學習(鼠) |
研究主題 | 可以觀察和改變的外在行為 | 學習時,頭腦里的認知過程 |
研究范式 | 進行動物實驗,并將結果推到人類,抹殺了人與動物學習機制的本質區別 | 多數研究學校情境中的學習 |
學習實質 | 學習是刺激反應聯結的形成 | 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形成或改變 |
動力 | 重視外在強化 | 重視內在動機 |
主張 | 通過外部情境的控制,來塑造或者改變行為 | 激發人學習積極性 |
理論應用 | 行為矯正、程序教學、學習策略的教學 | 認知發現學習、認知接受學習、認知指導學習 |
小試牛刀:
張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用獎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,張老師的這種做法符合( )。
A.人本主義學習觀
B.行為主文學習觀
C.認知主義學習觀
D.建構主義學習觀
【答案】B。解析:本題考查的是行為主義理論。行為主義理論主張通過外部情境的控制,來塑造或者改變行為,更加重視外部強化,而題干中張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用獎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是通過外在的強化來促進學生努力學習,故本題答案選擇B選項。
中公講師解析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